关于音乐对人类心理的影响的争论早就开始了。康德能够通过将美与知识联系起来来解释美的认识论,但他却无法解释音乐,他说:“它(音乐)只是在玩弄感官。”亚里士多德却将音乐的力量与世界的有限性和上帝的存在并列为尚未解决的问题。而达尔文更是指出,人类的音乐能力“必须被列为人类所具有的最神秘的能力之一”。
而就音乐中和谐与不和谐的起源的争论也由来已久。虽然一些科学家认为,和谐音乐判断是一种后天获得的能力,是基于对特定文化的音乐系统特定知识的接触,但其他科学家则赞成对观察到的对和谐音乐偏好的生物学解释。日本京都大学灵长类研究所的Nobuo Masataka和美国哈弗大学生物医学成像中心的Leonid Perlovsky通过实验证实了和谐音乐在人类认知中起着适应性作用:它减少了认知干扰。
实验使用了一个称为“Stroop干扰任务”的原型任务,该任务要求一个人对刺激的特定维度做出反应,同时抑制竞争性刺激维度。通常在任务中,绿色等颜色单词会以红色等墨水颜色出现。如果参与者的任务是阅读单词而忽略颜色(例如说“绿色”),则与用标准黑色墨水打印时相比,没有证据表明阅读单词有困难。然而,如果参与者的任务是指出墨水颜色,而忽略该单词(例如说“红色”),那么相对于阅读色块,会有相当大的困难。阅读单词会干扰命名颜色,但颜色不会干扰阅读单词。这是Stroop干涉现象。被试被要求说出一个颜色词的墨迹颜色,该颜色词指定的颜色与该词的墨迹颜色不一致(产生认知干扰),实验同时设置了中性对比组,即识别没有词义字母串的颜色(无认知干扰)。在三种条件下进行这两个对比组实验:(1)暴露于以和谐间歇为主的音乐中(和谐音乐条件),(2)暴露于以不和谐间隔为主的音乐中(不和谐音乐条件),(3)未暴露于任何音乐中(对照条件)。在每一个环节和条件下,参与者的表现都以反应时间(RT)和反应错误率(ER)来衡量。8-9岁的儿童和65-75岁的老年人参加了本实验。
实验结果是老年人的实验结果与儿童的实验结果惊人相似。即对于认知干扰组,和谐音乐条件下的认知干扰显著小于不和谐音乐条件和对照条件,而不和谐音乐条件下的认知干扰显著高于和谐音乐条件和对照条件。对比组(无认知干扰组)差异性不大。
实验得出结论,和谐音乐可能具有重要的认知功能:帮助克服认知干扰。这为关于音乐基本认知功能的假设提供了初步的支持:它有助于解决认知干扰、认知失调,并促进人类进化。(注释:认知失调是由于同时持有相互冲突的认知而引起的不适。它通常会导致冲突知识的贬值和废弃。这一理论是心理学中最有影响力和研究最广泛的理论之一。它与整个人类进化密切相关。在人类进化的初期,语言的出现导致了认知失调的扩散。如果它们没有被克服,语言和知识就会被丢弃,人类的进一步进化也会停止。这就是为什么音乐缓解认知失调的能力可能是音乐认知功能和音乐进化的基础。)
实验研究结果也支持了音乐对认知失调的影响取决于音乐的愉悦性:愉快的音乐比不愉快的音乐更有助于克服认知失调。
但文献也指出,要得出音乐和谐与快乐之间的联系的结论需要谨慎,因为不和谐和悲伤的音乐也可能是快乐的来源。音乐不和谐的可能认知功能是心理学和音乐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例如巴伯的慢板是西方古典音乐中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它悲伤、缓慢且高度不和谐,就像阿尔比诺尼的慢板(悲伤、缓慢的音乐)一样是最受欢迎的音乐作品之一。而问题的一个具体方面是为什么悲伤的音乐是令人愉悦的。根据文献作者假设,悲伤的音乐有助于克服由艰难的生活条件引起的不和谐,包括亲密的人最终的死亡(精神无限的感觉和死亡知识之间的不和谐)。一般来说,任何两个(或更多)认知都涉及认知失调。可能,任何两种认知之间的认知失调都有其自身的情感阴影,克服每一种认知失调都需要一种特殊的音乐情感(文献作者这里不区分情感和情绪)。这一假设暗示了潜在的大量音乐情感以及认知失调和干扰。音乐的进化是为了帮助克服因持有矛盾的认知而产生的压力困境,这样知识就不会被丢弃,而是可以积累,人类文化也可以进化。实验结果强调需要进一步研究多种情绪,并确定这些情绪空间的维度。这一问题尚未解决,论文报告了朝着这一方向迈出的一步。这里探讨的和谐-不和谐维度与音乐中感知到的愉悦或不快有关;然而,悲伤的不和谐音乐带来的潜在乐趣使这种联系变得不寻常。如果音乐解决了认知上的不和谐和对听者来说很重要的干扰,那么它可能会被认为是令人愉悦的。这一问题必须在未来的研究中加以探讨。